【攝影教學】【色彩管理標準】【技術分享】

色彩管理發展的目的是為了確保色彩在輸入設備與輸出設備時都能夠保持一致性。尤其在典藏品數位化的工作中牽涉到多種不同的設備,如螢幕、數位機背、掃描器、出圖機等,每個設備所能呈現的色彩範圍也不盡相同,所以必須透過色彩管理來進行一致化,使在每個設備上所能表現的色彩均相等。

(一) 色彩空間
人類為了有效的描述色彩,在色彩科學領域中已經努力了百餘年,自從 CIE國際照明委員會於1924年訂定之「明視覺光譜光效應函數」及1931年訂定之「配色函數」、「CIE1931-XYZ系統」之後,對於色彩的定義才逐漸的有明確的規範。此後不斷的訂定各種色彩空間及色差公式,至今發展漸趨完整,許多色彩工業均遵循此色彩標準。

(二) ICC Profile色彩特性描述檔
ICC Profile色彩特性描述檔,是一個用來描述裝置色彩特性的檔案格式,其主要的目的是使影像在不同的顯色裝置(如螢幕、印刷複製品)上能夠呈現一致的色彩 (Wallner,2000)。色彩描述檔中包含所描述裝置的文字敘述,如製作時間、機器型號、色彩管理模組(Color Management Module, CMM)型態、顯示意圖等;也記錄數據資料轉換與設定的方式,這些數據包含CMM作裝置色彩至PCS(Profile Connection Space) 以及 PCS 至裝置色彩轉換所需的矩陣或對照表資料。

(三) 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發展的目的是為了確保色彩在輸入設備與輸出設備時都能夠保持一致性。使其最後色彩複製的結果能夠最接近原始物件。在執行色彩管理時必須採用標準光源,因為具有較高的顯色指數。在使用標準光源來對稿件進行觀測的同時,也必須要求室內光線的一致性。

進行色彩管理時有三項必要的步驟,稱為色彩管理3C-校正(Calibration)、色彩特性演譯模式化(Characterization)、色彩轉換(Conversion)。

1. 校色:這個階段進行的是設備的校準動作,將儀器調校到出廠設定時的標準規格,所有的儀器設備必須經過校準後才可使用,如此一來才可確保儀器的色彩表現。不同的設備可能具有不同的校準方式,若能將其性能維持在一定的標準之內,即可依照其性能製作出最合適且正確的色彩描述檔。一旦發現顏色有異常狀況,只需要對設備做校正即可,不需重新對設備製作色彩描述檔。

文章標籤

高雄自助婚紗攝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